第二百零七章 恭喜张亦(5/6)(1 / 1)

加入书签

事情是这样的,郭景宇实名怼了某家卫视…    在某大学演讲,公开向收视率造假宣战。    透露新作《娘道》播出前自己曾按某卫视购片主任的要求“拜见”某cao纵收视率的“大神”,对方要价90万一集,“电视台买我的片才130万一集,也就是我们要70%给他们当保护费才能播出。”    直接引爆了!    呃,也还没到引爆的程度,当天就撤热搜了…    也不是每家电视台都要你一定得买收视率。    央妈和芒果台有收视底盘在,不需要买,至少王牌节目为了格调不买。    什么是王牌节目?    就是黄金档播出的电视剧、综艺节目!    提一下《天盛长歌》,这部剧真的没话说——直接跌破了芒果台的收视率底盘,扑到0.1是什么概念,真的就是把芒果台的底盘砸碎了,动了人家的根基…    芒果台的地盘是0.5,很少有跌破0.5的剧…    《天盛长歌》真的创下了记录…    收视率不高就算了,网络点播率也一片黑,网络讨论度更是一潭死水…    都什么年代了,居然还有不好好做宣发就傻傻待在家里等着收粮的制片方!    当然,人家也做了宣传,热搜那营销号那公众号一顿一顿的海夸,奈何就是不行!    这届观众不行?    平台不行?    你要说芒果台平台不行,估计不少人要扇你脸了!    收视率造假最大的问题还不是中饱私囊啥的,而是烂剧横行,行业标准已经云雾迷蒙。    没人知道什么才是好的作品!    《雍正王朝》《走向共和》《大宅门》出现时,大家约定俗成地知道那就是标准,《大明王朝》出现后,大家知道标准又提升了。    这个标准应该是不断进步的,谁能引领行业谁就制造标准,群起逐之拓之自然标准会不断刷新。    今年的剧王《天盛长歌》遭遇滑铁卢…    一堆人尬吹有电影感的剧,但其剧作水准堪比小学生写作文——全是口水戏…    一句话评价《天盛长歌》:除了内容其他都是精品!    真的可惜了厂花!    《天盛》这样的投资成本和主演阵容,好好认真拍一部大男主的正剧或者传奇剧,肯定无数人买账,就算收视率差点,至少可以争取拿奖,赚口碑,未来也许又是一部《大秦帝国》《大明王朝》,然而非要买一本非知名女频玛丽苏小说的IP,又非要去掉70%的原著剧情,强行改编成大男主,草草仓促写就的漏洞百出的剧本,简直不知所谓,莫名其妙!    但是业内各种吹捧,因为大家也不知道什么才是标准!    收视率?    那个可以造假;    软文?    也可以买!    大剧的滑铁卢只是事件,而此事件背后的标准丧失才是行业真正的痛脚——已不懂得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,用什么来判断是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。    不过,某卫视居然让郭景宇买收视率?    郭景宇的作品,《铁梨花》1.17% 1.09%,《红娘子》1.48%,《打狗棍》1.276% 1.139%,    《勇敢的心》1.395% 1.368% 1.244% 1.113%,《大秧歌》1.03% 1.008%;    前段时间播出的《最美的青春》1.391%…    也就是说他的剧有一定的收视率保障,那为什么还要让他买收视率?    了解前因后果后,沈明直接问了:“他的电视剧算是有收视率保障的吧?”    “…收视率购买链已经完全产业化,一部80集的电视剧,在收视率造假方眼里,是多大的一块肥rou?7200万,能有十分之一落在自己手里也够了!”    沈明忽然点了点头:“郭景宇导演就是杨志刚的哥哥吧?”    “对,你问这个干吗?”    “没事,就是突然想到杨志刚了…”    很多人形容杨志刚,就一句话‘台词烫嘴’,杨志刚平时说话不这样的…    ……    收视率造假…    还成了产业链。    这个问题的根源还是索福瑞的收视率测评方法。    其实,都已经是大数据时代了,各地的有线电视运营商手里都有完整的收视数据,把这些数据汇总起来就是最准确的收视率,这是没法做假的,因为你控制一两户对大数据毫无意义。    为什么沿用索福瑞的收视率?    不知道,大概是习惯了?    ……    网播就网播吧!    电视剧行业的水太深了,还是专心做电影吧。    这是沈明的想法。    四大项目,《时空恋旅人》已经找好了导演,关锦鹏,目前还在前期筹备中,估计最多两个月就能投入拍摄,刚好沈明拍完《小丑》…    《五个扑水的少年》,定档明年三月;    《平原上的夏洛克》,不出意外应该会亮相西宁First电影节,然后再上映;    《少年与海》…    节奏太慢了,即便能上映,绝对的扑街货!    但丁的意思是送到国外展映,没准老外喜欢这种调调…    ……    回国之后,沈明一边忙着公司的事情,一边跟陈果辉、于冬谈论《烈火英雄》的事情。    把主角改成二十四岁,刚从军校毕业一年的军官,也就意味着里面的里面的和感情线、家庭戏都得删除!    这改动太大了!    几乎面无全非…    陈果辉不想自己已经打磨两年的本子,还得重新修改…    沈明也不忍心这么好的本子,因为自己的加盟,非但没有加分,反而减分了…    “…这样吧,咱们各退一步,我担任制片人,但是男一号不能用小明·黄!”    “可以!”    陈果辉看了看于冬,后者想了想,点头了。    其实他也不是很想用小明·黄,后者接拍了《鬓边不是海棠红》,如果再接《烈火英雄》,肯定要轧戏…    圈内对轧戏演员的观感不是很好…    “我推荐黄博或者张亦。”    “…张亦吧。”    也不知道为什么,博纳好像一直在远离黄博、宁昊他们那伙人…    张亦…    当然没问题!    沈明:“行,我给他打电话!”    于冬:“对了,张亦拿了金英奖,你知道吗?”    “…我发个微博恭喜下!”    昨天,也就是28号,金英节结果出炉,张亦不出意外,凭借《鸡毛飞上天》拿下了观众喜爱的男演员奖,也就是传说中的视帝!    沈明没怎么关注,现在补上恭喜:    从《士兵突击》的史今;《团长》的孟烦;《雪花那个飘》的赵长天;《温州一家人》的周麦狗;《红海行动》的队长杨锐,队长,恭喜你!    张亦,你活成了我最想成为的演员,金英视帝,配得上你!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