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没有变出锯子和斧头,而是用一种即便他离开后这些人也能利用的办法。
"火攻"砍树法。
先找到一颗20公分直径的树干,用石斧在树干底部凿出凹槽,塞入干燥的苔藓和树脂,点火燃烧后泼水,热胀冷缩让木材变脆,最后用石斧猛砸。
这种效率在现代人看来十分低效。
但是对于这个时期的人来说,根简直打开了一扇窗户,立刻意识到如果有如此粗且足够多的主干,那么部落将不再惧怕大型野兽攻击。
族人的生命得到了保障。
而且,这种工作妇女和小孩也能帮忙。
所有人口同时进行的情况下,效率非常快。
接下来的日子整个部落都在陈帆指引下伐木。
可当木材砍下来后,又面临着运输问题,于是滚木加上杠杆作用的技巧出现了。
沿着部落挖好地基后,如何将6米长的笔直木材立起来,在现代人眼里很轻松的事情,让这些部史前人类犯难了。
毕竟每一根木材都有六七百斤重。
但是在陈帆看来就简单多了。
比如,把藤蔓编织成的绳索绑住一段,用三脚架靠人力拉起来,只要另一端进入地基,就能将木材立起来。
最后回填混合着石子的泥土。
......
一眨眼,4个月过去。
三面紧挨着崖壁建造的坚固木墙早已完工。
这堵5米高的墙让这个史前部落再也不用担心野兽袭击。
陈帆登上木墙大门旁边的了望台,看着这个已经焕然一新的80人部落。
回想刚来的时候,这里还是一片杂乱无章的原始聚落,草棚东倒西歪,族人随地大小便,食物来源全靠运气。
而现在,整个部落已经焕然一新。
木墙内有5000平米的空间,如今被陈帆合理划分。
居住区紧贴崖壁,二十多座草棚整齐排列,其中最大的一间是陈帆的住所。
草棚比原来更加坚固,屋顶铺了双层茅草,下雨时再也不会漏水,族人们晚上终于能睡个安稳觉,不用担心半夜被雨水浇醒。
在陈帆的指引下,这个部落开始了养殖。
竹子编成的笼子排成一排,近百只野鸡咯咯叫着,悬崖边上石头围成的猪圈里,几头野猪幼崽正在吃着妇女们从林子里摘回来的植物,木栅栏里,一名妇女正在照料几只山羊和它们的幼崽。
中央广场是部落的核心地带,地面铺了一层碎石,防止雨季泥泞,女们在这里编织竹筐,孩子们追逐打闹,篝火旁欢声笑语,几个大陶罐里炖着肉汤和野菜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